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腾冲国殇墓园:真正民族脊梁的孤独纪念

 

文图

  记者  李漠

 

 

高山、幽谷、芭蕉树、傣家少女、葫芦丝……这些美丽的滇西元素,结构了记者的滇西概念,而在元旦之前的一次“意外”之行,就把这些变成了背景,另一个叫“民族英雄”的名字,迅即强壮起来。

 

(小标一)曾经被毁的烈士陵园

“这就是!”出租车晃了两晃,停在了腾冲县西南来的来凤山上。

抬头望去,额上端刻“国殇墓园”四个隶体大字,两侧粉墙绘有龙虎图案的八字形古式牌楼大门,屹立眼前。

缓步通过朱漆大门,便入苍松蓊郁,翠柏肃立的园内。

来腾冲之前,记者只知腾冲反攻战,却不知此墓园。是出租司机随意提起,才改变了记者的行程。

由简介得知,墓园始建于半个世纪前的中华民国33年(公元1945)年初,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和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为首倡者,集团军少将高参孙啸凤为工程监修。当时,印度侨胞慷慨解囊,7月7日,占地5.3公顷,全国最早的抗战烈士墓园终于落成了。游荡的英灵,终于有了归宿。

跟三三俩俩的拜祭者,沿幽幽甬道行至尽头,便到了墓园的第一个高台。

苍苔点点的勒石上,镌刻着由蒋中正题,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书的“碧血千秋”四个大字。

沿石阶而上,至第二个高台,忠烈祠便赫然在前。

忠烈祠正厅檐下高悬着蒋中正所题的“河岳英灵”匾额。廊柱分别刻有孙科题写的“浩气长存”,陈诚题写的“冲锋陷阵,慷慨成仁;光复汉物,万民欢腾”,龙云题写的”浩气长存,精神不死;百世勋名,千秋典祀”,霍揆彰题写的“歼虏下名城,重振国威惊世界;闻鼙念袍泽,频挥热泪悼英灵”等匾联、挽词。

廊墙76方嵌石上,镌刻着9618名阵亡将士的名讳、籍贯等。曾经生龙活虎的9618条生命,浓缩成了寒石上的寥寥数字。

忠烈祠的背后,就是小团坡上林木森森的烈士冢和纪念塔了。

3346座烈士冢,把小团坡变成了一座烈士山;3346座成行成列静立的墓碑,把小团坡变成了严阵以待的战阵。

斜阳里的纪念塔将军一样耸立坡顶。以其为中心,把小团坡分为六部分,每部分就如一个参加攻城的一个师。

默默地隐在树影里的一座无名烈士碑,让记者驻足。书写“无名烈士”大字的红漆,已经黑红,就如恶战之后烈士洒在土地上的鲜血。他(或者她)牺牲时,有着怎样惨烈的场面呢?他(或者她),是在攻打高黎贡山时牺牲的,还是攻打腾冲县城时,牺牲的?他(或者她)有老娘村口望孩儿归吗?

泪眼向天,思绪已回战火纷飞的1944年。

1943年末,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终于发生了逆转,中美英三国联手从缅北一带反攻日军。

1944年5月11日黄昏,霍揆彰将军发布了滇西大反攻的命令。

20集团军第53军、第54军以数倍于敌,全美式装备的优势兵力,乘坐美国提供的橡皮艇,强渡怒江。

次日,便仰攻平均海拔2575米,平均坡度65°高黎贡山。

日56师团148联队主力、146联队一部躲在早已构筑好的堡垒踞天险凶猛抵抗。一批呐喊冲锋的远征军被割麦子一样彡倒了,而另一批,又越过战友的尸体,冲了上去。

恶战9日,终歼灭1627名日军,夺回高黎贡山南大片血染的要地。

又经30余日血战,终以20倍于敌的兵力,将腾冲城2000余守敌合围。

建于明成化年间,被大旅行家徐霞客称为“极边第一城”的腾冲,堪称滇西最坚固的城池,兼日军两年多时间苦心经营,还有充足的粮弹保障,腾冲日军最高长官148联队队长藏重康美大佐欲与远征军一决雌雄。

8月2日,总攻开始。

10架飞机和数门大炮猛轰城墙,而500余岁的城墙却岿然不动。以云梯强行攻城的6个团的将士,转眼伤亡了数百人。

美军急了,轰炸机的架次从每天10架,增至60架,而城墙依然如故。

直至4日,美军飞行员发明了炸弹绑缚钢钎直插墙根的打法,才将城墙炸塌十余处。战士们呼啸着从缺口冲杀进去。

激战到12日,城墙堡垒群里的日军终被歼灭。而城内的日军,则进入工事,等候远征军的到来。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,美国空军对日军的堡垒做了毁灭性的“地毯式”轰炸。整个腾冲,霎时陷入了浓烟火海之中。几十个小时的攻击,让日军伤亡惨重,连在城门洞召集军事会议的官藏重康美等军官,都断送了性命。

8月14日,远征军突入了市区。“尸填街巷,血满城垣”的巷战开始了。

36师108团与扼守英国领事馆的400余名日军苦战了半个月,却毫无进展,而2营的600多名官兵已经全部战死。

“目前一个团的战斗兵减少到400人,已无战力!”8月15日,霍揆彰接到了36师师长李志鹏的急电。

战事紧急,连担任增援任务的130师也投入了激战。

数次轰炸,均不能奏效,3天后,美军飞行员冒死急速俯冲,将复仇的炮弹射进了领事馆内,才让这伙日军灰飞烟灭。

“务须于九月十八日国耻纪念日前夺回腾冲!”9月9日,霍揆彰得知蒋介石发来了急电。

战至9月12日,很多部队的连、排长已经非死即伤,团、营长则挽起袖子,端起刺刀,率队冲锋了。

9月14日上午10点,最后一伙顽敌终于在腾冲县城东北角被全歼。腾冲成了中国战区光复的第一座城市,史迪威公路因此被重新打通,正面战场对日大反攻的序幕终于被揭开了。

自强渡怒江至腾冲克复,远征军共歼日军6000余,自己和地方军则牺牲官兵9000余,还有随军民众6400人死难,更有19名美军阵亡。

一位当地老者说,当年恶战后,腾冲城没有一座完整的房屋,没有一堵立着的墙,到处是尸体,缺脑袋少身子无法辨别的无名尸体多的是,血肉模糊分不清男女的尸体,也多的是。可悲的是烈士为国送命,却连安息都不成。文革期间,老墓园被毁,此墓园,已非彼墓园!每当雷雨交加之际,本地的很多人常常能听到枪炮声和远征军的喊杀声,但愿真有灵魂存在啊!

攥着拳头,默默地踩着散落石板路上的破碎的残阳,环绕烈士冢而行。最后,沿着通往坡顶的幽暗小径,直奔纪念塔。

塔基正面所刻的蒋中正题、李根源书的“民族英雄”四个蓝色大字,已经融入暮色,只有松柏掩映下的塔尖,直指苍天。

 

(小标二)让良知复苏

拜别烈士冢时,已是日落西山之时。

回望墓碑,似乎每座墓碑都有一双眼睛在注视。哽咽之际,感慨万千。

其实,国殇墓园安葬的,只是十几万远征烈士中的一小部分。这十几万远征军烈士,也只是二战中为国捐躯的300余万中华民国军人中的一小部分。

他们和在抗日战场上仆倒的八路军有着同一个名字——民族英雄!

然而,英雄的境遇却截然不同,在整个民族记忆被欺骗的时代,前者血染的历史,也被掩埋,更不要说应有的政治尊重和家人的抚恤了。

而对于很多幸存的老军人来说,过去流血后来流泪,便是他们的生活。好在清醒的国人越来越多。只是,尚且活着的老军人们留给我们赎罪的时日并不多了。

让卫国者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礼遇,何尝不是良知的复苏?一个没有良知的民族能有未来吗?

路过19座美军的墓碑,记者把拳头举向了天空:抗战中,美国不仅给予中国巨大无私的援助,还直接歼灭数万日军,同时,也付出了巨大牺牲,然而我们很多中国人至今人只知道一个加拿大的大夫,这究竟是谁的悲哀?让“政治历史”遮蔽历史本原的时代早日终结吧!

 “操吴戈兮被犀甲,车错毂兮短兵接;旌蔽日兮敌若云,矢交坠兮士争先……出不入兮往不返,平原忽兮路超远;带长剑兮挟秦弓,首身离兮心不惩……”仰天长吟屈子这一千古绝唱时,泪水已经喷涌。

 

 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李漠

李漠

6篇文章 12年前更新

笔名大漠,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,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,90年代毕业于中原某大学中文系,半年后从事新闻工作至今。曾供职《华夏时报》、《法制早报》等媒体,现为《中国改革》杂志、《新世纪》周刊杂志记者。曾发表《童言孤证 证死河南狱警》、《死刑犯临刑未满18周岁》、《山西警察“吓死”13岁少年》、《浙江“东阳事件”缘起环境污染》、《教授下跪揭黑龙江音协考级黑幕》、《邢树珍被阉割之谜》等一批稿件。 曾于2003年金秋在京举办“大漠北京胡同老人摄影展”,中央电视台、《北京日报》、《摄影之友》等数十家媒体予以报道。 自90年代中叶,开始着手摄影专题——“最后的故事”的创作,安徽电视台“记者档案”摄制组曾就此做专题采访报道,并与2004年结集出版。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6篇
  • 文章归档
2011年 6篇